卢昀:25岁开建筑设计公司,他拿下兴隆湖书店设计竞赛冠军
毕业2年就开公司,会不会太“疯狂”了点儿?
更何况他国内草根本科出生,无海外名校经历,更无雄厚家庭背景——父母担心,老师反对,但2015年的北京创业氛围格外地浓,仿佛雾霾天憋足劲的沙尘。
卢昀到现在都记得马路边那家小摊,与朋友推杯换盏间是烤肉的“滋滋”声、车声、下水道流水声。几杯啤酒下肚......创立慕达建筑MUDA-Architects那一年,他方才25岁。
┇ 卢昀,慕达建筑MUDA-Architects创始人。摄影©ZIPART
一筑与卢昀结缘于8月初刚结束的“兴隆湖书店建筑创意设计竞赛”,对他的印象止步于建筑高挑的屋顶、第一名、书生气与李道德霸气的“100分”。
真正坐下聊天,坐在慕达建筑31楼俯瞰成都夜景的办公室里,卢昀本人才立体起来。
┇上:慕达建筑办公空间。图片©慕达建筑
下:31楼窗外的成都夜景。图片©慕达建筑
建筑“尸”
“每天伴随着CAD、SU、PS、ID加班到深夜,老板在背后指着自己电脑屏幕‘Could you try to do it like that...’”
2015年的北京,二环房价七万一平,但和所有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卢昀对这些并不在乎。
大三开始,他便先后在HHD-FUN(华汇北京)、德国gmp北京(建筑界综合排名世界前五)和MAD任职实习建筑师,毕业后更直接进入德国gmp北京部任职建筑师。
看着房产中介玻璃橱窗里动辄上千万的房价,卢昀轻松搭着女友的肩,“一平米的房价咱们就能游遍中国,两平米就能玩转欧洲,一个厕所就能环游世界了。”
说完,他俩放声大笑。
┇ 卢昀在gmp期间参与的项目之一:杭州南站。(图片来自网络 ©gmp)
┇ 卢昀在gmp期间参与的项目之一:连云港工业展览中心。(图片来自网络 ©gmp)
这段爱恋像北京的春天一样短暂,不久两人便面临分手。原因是她要回老家,不愿再在北京漂泊。
分手那天卢昀在公司加班赶图,电脑屏幕蓝光荧荧,是他正在设计的一户北京500多平米的豪宅。
卢昀自嘲,“那时我几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买不起其中一平米。”直到那一刻他才发现,虽然在世界顶级建筑公司工作,但自己其实在这个城市没有一点牢固的立足之地。
他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职业理想,怀疑自己北漂到底是为了什么。
┇gmp杭州南站项目施工现场,“搬砖”小卢。摄影©卢昀
还记得高考那年,卢昀执拗在所有专业空白栏都填写上“建筑学院”,并且不服从调配,于是进入河北工业大学——他想这样也好,离北京近一些。
大三实习,父母因北京高昂的房租而反对,切断他的资金来源。卢昀咬牙,向老师借债一万。直到毕业之后,顺利入职德国gmp,“北京”、“德国外企”、“高薪”,这些标签才使他成为父母眼里的自豪与亲朋间的谈资。母亲打电话叮嘱:好生(四川话:踏实)为公司工作,不要想着跳槽。
虽然每天伴随着CAD、SU、PS、ID加班到深夜,虽然工作忙碌且压力巨大,却能偶尔去三里屯喝个小酒,能约姑娘喝杯咖啡,卢昀开始憧憬自己在帝都的未来。
忙碌却舒适的生活如温水煮青蛙,是女友的离开让他如梦方醒。
┇ 天安门、元旦升旗仪式,与北京灰蒙蒙的天。摄影©卢昀
他开始骑驴找马,大名鼎鼎的UN Studio阿姆斯特丹总部很快发来面试邀约,加上彼时正在UN工作的好基友为他写的推荐信,卢昀觉得这一把应该是“稳了”——“老子马上要去UN了,老子马上要去男人的天堂阿姆斯特丹了,爱咋咋滴!”
等来的却是一封拒信。欧美人才政策通常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卢昀不合格。
这之后,他几乎是略带悲壮地将自己的简历递交给国内某大型地产公司的老总,朋友劝他,“去了地产,以后再难回头单纯做设计。”
┇卢昀准备的作品集部分节选。图为2012年CTBUH国际竞赛,指导老师魏广龙、岳晓鹏,团队卢昀、王秉天。图片©卢昀
老总却是明白人。
“看了你的简历,你的经历太高大上,走的是明星建筑师路线,我们这儿就是盖商业土鳖房子挣钱的,可能不符合你的职业理想。”
卢昀哭笑不得,却又十足无奈。
┇2014年11月,加班至深夜,卢昀在回家路上看了一眼gmp办公楼。摄影©卢昀
但不得不承认,某种程度上,这位地产老总懂他。卢昀不会是混迹地产界的“建筑尸”,他还有别的地方要去。
2015年2月28日,前一天熬到凌晨2点,卢昀6点便起床去天津开会。同事在会上悄悄说“你脸色很难看”,而此时电话响了,电话那头朋友说“有个机场项目投标,可以介绍你去参加一下,中与不中,就要看你自己的实力了”。
挂断电话,卢昀心里一下释然了。
他觉得自己终于有了辞职的勇气,哪怕这勇气背后的理由,还显得不那么靠谱。
改变现实必不可少的一步
“朋友说我,上辈子可能是一个赌徒。”
2015年4月,新疆阿勒泰机场设计竞标,刚创立不到一个月的慕达建筑对手是三家甲级设计大院。
最终被邀请参与汇报的,却是名不见经传、刚“满月”的慕达。
但凡事就怕认真。卢昀与尚在美国的合伙人张颖及其他四位小伙伴跨着时差完成3个方案、共100多页文本——其它几家大院,有的却只交了几张效果图。
┇阿勒泰机场航站楼,2015,10000㎡。竞赛第一名,获方案设计权。图片©慕达建筑
虽则方案扎实,阿勒泰发改委书记第一次看到卢昀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心下着实忙慌:这么年轻,不会把汇报搞砸了吧?
四川人本来个头就显得小巧,卢昀又偏瘦,白色衬衣、黑色西装裤与方框眼镜的搭配使他显得尤其“稚嫩”。
书记悄悄将卢昀叫到一边,“小卢啊,一会儿你淡定一点,不要紧张。”
┇阿勒泰机场航站楼汇报现场。摄影©卢昀
那是卢昀第一次正式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汇报,这之前,他不过是跟在项目负责人身后负责翻译的某员工。
不过他并不怯场,在gmp工作期间,已然见足大场面,“在遥远的古代,不少民族都崇尚天鹅。而在新疆,哈萨克族对白天鹅更是崇拜至甚......”
慕达的方案立面,正是截取自天鹅起舞时的形体意向。以大空间与柔美的线条为主要特点,曲面灵动如阿尔泰山脊线与蜿蜒的额尔齐齐河,又如展翅的天鹅以最美好的姿态欢迎每一位来到阿勒泰的客人。
┇阿勒泰机场航站楼,2015,10000㎡。竞赛第一名,获方案设计权。新疆哈萨克族的族徽上,天鹅伸展着双翼,动作灵动而优雅,背景是缭绕的祥云,那是哈萨克族人们心中爱情和青春的象征。图片©慕达建筑
项目中标后,卢昀激动地晚上睡不着觉。
他给自己的规划本是工作5年,等积累足够经验再出来单干,没想到才2年便戏剧性地“纵身一跃”,跳出舒适圈,加入创业大军的浪潮。
“万一失败了呢?”我笑笑,不可思议于卢昀为人的执拗与大胆。
“所以朋友们都说我是一个赌徒”,顿了顿他又补充到,“后来觉得,很多事情的确要逼着自己干才行。过程还是蛮刺激的。”
┇ 慕达建筑办公室。摄影©ZIPART
卢昀也害怕,刚开始创业之时,虽然嘴上强撑,心里却是虚的,总觉得经验不够。
他跑去请教师兄庄子玉,彼时庄子玉尚未成为“吴彦祖背后的男神建筑师”。
许是过来人,庄子玉的态度明显坚定许多,“你就是应该逼着自己做,自己跟自己学。当没有人再带你的时候,你会逼着自己去解决那些困难。”
┇卢昀在日本。旅行,亦是去看看不一样的生活。图片©卢昀
师兄一席话与阿勒泰机场一役,恰是卢昀彼时最需要的肯定与勇气。
建筑这一行,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中老年职业”,以前不够自信,也“不敢越矩”,这一次卢昀却突然明白了,“年轻一代设计师的能力,其实并不比老一辈差”。
慕达建筑,亦从这个机场开始“起飞”:立陶宛考纳斯音乐厅、鄂尔多斯LIU&5舞蹈学校室内设计、西安HUANG酒店室内设计、淮州新城城市观景平台设计...... 以及最近的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书店。
┇立陶宛考纳斯音乐厅·Kaunas Concert Hall,竞赛项目,2017,8700㎡。图片©慕达建筑
┇西安皇城坊酒店·HUANG Hotel Xi'an,2018,2000㎡。图片©慕达建筑
┇兴隆湖书店建筑创意设计竞赛第一名,获奖方案。图片©慕达建筑
钢筋混凝土给不了的灵活性
少有人知的是,慕达建筑不大的办公区里还藏了个“设计学院”。无数的未来建筑大咖,从这里进入宾大、哈佛、耶鲁等“Dream School”,直到现在还保持着100%的录取率。
这便是MSDA设计学院,建筑留学圈里颇具口碑,卢昀却笑道,“其实当初是被迫创立的”。
朋友找到卢昀,希望他能帮忙带两个学生。一个从国内极差的学校去了美国top10,另一个去了英国。
“卢老师”的口碑从此打响。
┇慕达建筑工作室内,随处可见学生的模型作品。摄影©ZIPART
如今慕达建筑门口放着的几份模型,便出自去年一位转专业学生之手。
“她本科学的是电影与艺术史。”文科出生的我看到SU、CAD一堆软件就开始犯难,没想到竟有真的“勇士”。
“总是这么具有挑战性”,卢昀笑得苦涩又欣慰。
┇ 设计过程中,卢昀有意将课题与她所擅长的艺术相结合。于是有了电影一般的建筑:每一片墙都可以任意调换位置,如剪辑师将胶片前后对换。摄影©ZIPART
挑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如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就不断跳出舒适圈的卢昀本人。
这位电影出生的同学,正在坐在美国top3艺术类学校Pratt的教室里,解锁“建筑师”的人生新副本。
┇ 该学生另外一份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建筑研究作品。摄影©ZIPART
毫无章法、天马行空,“去年我们甚至建构了一个三维星球,探究人类、机器人、半人半机器如何和平相处”。
谈起这些无需考虑落地的概念设计,卢昀的思维尤其活跃。他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心思单纯于一个念头,几条线段,以及立面背后的庞大时空叙事。
乐至沉酣,甚至邀请几位同行好友,一起为青城山一小片山头做概念设计,“他们工作都太忙了,最终只有我带着同学做出这个方案。”
┇青城山未来住宅概念设计,2016年,500㎡。图片©慕达建筑
口碑在外,曾有不少人想投资这所被迫开起来的设计学院,卢昀却都一一谢绝。
他并不想让设计学院太商业化。20几位建筑界好友为导师,每年定量招收30-40位学生——毕过业的人都知道,这种单纯沉溺于“学习”状态的时光太奢侈,也太难得。
于卢昀而言,这更是以不同视角看待建筑的契机。
┇ MSDA设计学院,即慕达建筑会议室。摄影©卢昀
他也在吸收。在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学生的交互之中,他从不同的人身上看见不同的世界。他慨叹这般教学相长,“这就是建筑学苦苦寻找的灵感啊”。
去年设计学院甚至诞生一位普林斯顿的同学,卢昀大笑,“我没敢让他申,他自己偷偷申的”。
学生颇有青出于蓝的魄力与自信,毕竟是刚毕业就敢开公司的卢老师教育出来的后生。
┇MSDA设计学院 2018 Fall学生作品,获普林斯顿大学offer。(图片来源于MSDA设计学院)
┇MSDA设计学院 2018 Fall学生作品,获耶鲁大学offer。(图片来源于MSDA设计学院)
┇MSDA设计学院 2018 Fall学生作品,获AA建筑学院offer。(图片来源于MSDA设计学院)
也许为了时时提醒每一位建筑师的职人“初衷”,卢昀希望工作室也能保留下“学术氛围”,所以偶尔亦会邀请MSDA的同学来办公室“上课”,与职业建筑师们互相促进。
去年于东京访友,卢昀曾参观谷歌东京办公室,他说,那栋办公楼给他印象最深的便是人的多样性与工作属性的自由。
“我希望慕达也是这样,希望大家都发现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发自内心感到快乐。”
┇办公室里随处可见的手绘概念图。摄影©ZIPART
.
.
.
去年6月,慕达建筑方才落户成都。办公室里人并不多,却藏龙卧虎:有人的业余爱好是建模,有人是深藏不漏的科幻小说写手。
有能力的人往往难以管理,我好奇“有了矛盾怎么调和?”卢昀嘴角一咧,“当然是我来拍板啊。”
┇卢昀及慕达建筑团队。摄影©ZIPART
拍板只是玩笑话,比起结果,不同想法之间摩擦与碰撞的过程,才是卢昀所看重的。
拿兴隆湖书店竞赛来举列,团队4人,除卢昀外,分别是一位建筑师、一位室内设计师,甚至还有一名同学——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甚至是汇报PPT,也事先由几位分别讲演。
“过程中你会发现,每个人关注的点都不一样。”于是兴隆湖书店现场讲演,从一开始简单的“取意于书”四个字,演变为“上帝不小心掉落人间的一本书”,这种故事性与叙事性的加入,某种程度上亦是“建筑的人文性”。
┇设计灵感来源:上帝不小心掉落人间的一本书。图片©慕达建筑
学会看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这其实源自卢昀最初在德国gmp北京实习时的上司Paddy。
他是被Paddy挖走的。彼时他方才大三,不过一名酱油档实习生,因用PS解决了Paddy的燃眉之急,在会议结束之后Paddy特地走到他的工位,特别正式地邀约:I hope you stay with my team as long as you can.
鼓励与认可,远比挑刺皱眉可爱。选择不一样的角度看待世界,自然也会收获不同的回馈。
┇从左到右为Paddy、Christa、卢昀。(图片来源于卢昀)
每当有新人或新同学进入慕达,卢昀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你为什么要做建筑?
因为着迷于线面之间的褡裢,因为酷炫,因为建筑给人以庇护,因为水泥和钢筋背后更广阔的世界观......因为喜欢。
一旦喜欢,最累的时候也不会排斥;一旦喜欢,就会源源不断地投入而不自觉。
┇ 慕达建筑品牌书。摄影©ZIPART
.
.
.
END
创作团队
主编
编辑
撰稿
摄影
栏目
牧之
小b
小b
十三、VII、小枝©ZIPART,或由慕达建筑与卢昀提供,或来自网络
空间志/人物圈/筑事研究院/小蓝书百科/筑事会/言筑
凡一筑一事刊载的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如违反上述声明,一筑一事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